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电子元器件进行精细化管理对企业提高生产、销售等各项管理工作效率
栏目:新闻资讯 发布时间:2024-01-22
电子元件范文12.基于BlackfinBF50x处理器的电机控制电子元器件应用 沙杰3.基于ARM9处理器的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设计周圆4.基于AT89C2051单片机的超声波理疗仪设计史钦文,祝忠明,刘再东,周波5.信息动态6.基于FPGA的IRTG-B码编解码器的设计与实现朱敏,雷斌7.
电子元件范文1

2.基于BlackfinBF50x处理器的电机控制电子元器件应用 沙杰

3.基于ARM9处理器的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设计周圆

4.基于AT89C2051单片机的超声波理疗仪设计史钦文,祝忠明,刘再东,周波

5.信息动态

6.基于FPGA的IRTG-B码编解码器的设计与实现朱敏,雷斌

7.基于PC104(Plus)总线的数据接收存储显示系统设计左季,宋英,刘玉和

8.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在SoC物理设计中的应用邓思园,于忠臣

9.基于MSP430F149的RLC、频率及相位差测量仪的设计李军骑,罗伟,郭佳平

10.基于UM3758-108A的红外遥控沙盘模型系统设计李春玲

11.基于TS1578的串行RapidIO交换模块设计张静,李汉波

12.基于FPGA的VGA控制器实现刘峰

13.基于LabWindows的录波分析仪的设计涂欢

14.一种大动态范围的实时数控AGC电路的设计王存,王志刚,王猛

15.数字控制振荡器(NCO)的FPGA实现李飞

16.光电水位控制仪的设计刘萍,陈昱明

17.大功率模拟集成电路测试仪器的研究与实现李建辉

18.基于开关电源的尖峰吸收电路设计高之鹏,王仁波,沈克镇

19.USB设备驱动程序的研究与开发周明建,林平分

20.电子元器件应用 配电网规划中分布式电源的选址和定容张婷婷,张勤,张传雪,宋敏

21.π/4-DQPSK差分解调器的数字化FPGA设计与实现张亚苹

22.一种宽输入双管反激式开关电源的设计甘颖,黄建国,程玉华,张羽丰

23.电容耦合二阶LTCC带通滤波器的分析与设计舒汉军,宋玉阶

24.基于FPGA的Picoblaze核实现Modbus通信协议张晶磊

25.曼彻斯特编解码在地震勘探数据传输中的应用杨军

26.非表面安装电阻器的耐电压与绝缘电阻测试王采娟

27.基于耦合波理论的体全息光栅衍射效率计算薛金戈

28.EPA安全通信规范研究刘莉娜

29.一种基于自适应误差补偿的抛物线插值方法杨光明

30.模糊逻辑算法在SVC控制中的应用浅析程智远

31.小波包分析在铁路货车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张国瑞,鲁五一

32.Turbo-MIMO系统中基于序列集合的新型检测器蔡明生

1.基于W3150A+的虚拟仪器通用以太网接口设计成鸥,温昕煜

2.基于ARM7的MVB_CAN网关设计憨光明,王玉松

3.基于C02128的网络信号转换系统的设计刘旭东

4.基于C8051F060和AD9834的频率响应测试仪设计张家田,杨忠华,严正国

5.以太网串口服务器ESP904的特性及其在ROV上的应用陈宗恒,盛堰,张锦炜

6.基于MCS-51单片机的直流电机转速测控系统设计黄理龙,钱苏翔,张伟,许聚武,朱有剑

7.基于液晶模块的动态曲线显示设计韦小华

8.具有温度管理控制功能的LED驱动器LM3424及其应用王立华

9.基于DSP的FIR数字滤波器的实现孙军英

10.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连续式捣固车起拨道补偿设计周恭维,陈特放

11.基于MCS-51单片机的工业屏柜散热方案设计张旭芬,马飞

12.基于51单片机的TFT液晶显示设计许思达

13.一种嵌入式覆盖率检测工具的实现王衍,傅一帆

14.异步电机的模糊PID矢量控制杨瑜,庄圣贤

15.基于USB2.0和DDR2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FPGA实现刘勇,林平分

16.交通诱导LED显示屏管理软件设计马晓丽,郭迪迅

17.基于空间矢量调制的三相电压型PWM整流系统仿真宁显斌,粟梅

18.基于VxWorks的微机保护装置网络通信设计张红涛,卢涛,方刚,王腾

19.VHF发射机的主要电路设计杨玲,李军,王青

20.模拟有源滤波器的电路设计李美娟

21.基于CMMB系统的LDPC译码器的设计与实现李江林,于忠臣

22.采用电感电流内环的单相逆变器设计宋伟,曹太强,刘兴民

23.电流模拟实验系统的设计李杰然

24.GPU编程在三维纹理映射体绘制中的应用刘向涛

25.嵌入式系统设计中的低功耗技术杨全新,王仁波

26.重排序K-Best球形译码算法马金钢

27.基于小波包分析的辐射源特征提取和识别算法李玫

28.电子产品研制过程中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管理祝贞凤,孙江河

29.基于LonWorks的列车通信网络仿真研究电子元器件应用 彭权威

1.基于CPLD和AD9857的数字化多模式调制单元设计王涛

2.基于DSP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何晋良,欧阳昌华,廖力清

3.基于C8051F310和CS5460A的电压电流表设计张家田,付彧,严正国

4.信息动态

5.基于EM200模块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温昕煜,初秀琴

6.基于MC3423的OVP反激式开关电源设计晏勇

7.μC/OS-Ⅱ在TMS320VC5402处理器上的移植吴璠

8.基于MAX7456的视频字幕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李云,聂红儿

9.一种抗SEU存储器电路的FPGA设计卜雷雷,兰家隆HtTp://

10.基于FPGA的MIII总线与RS422通信协议转换板的设计张晓,王磊,陆敏

11.TIE47-3A型假负载在短波广播发射机中的应用王莎莎,陈晨,孙冠伦

12.80C32E单片机与TLV2548串行A/D的接口设计龙科慧

13.TMS320C67xDSPLibrary在程序开发中的应用马克雷

14.基于改进Hilbert变换的电力信号频率测量方法汤海

15.通用型智能LED显示面板设计陈晓爽,焦小澄

16.基于SVPWM的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设计冯继营,李向超,李家武

17.太阳能半导体空调控制装置的设计曲春英,卞之

18.通道幅相误差校正及采集系统设计丁艺凯

19.一种基于三电平的单级PFC电路设计于乐

20.基于Matlab的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研究秦怡,曹雪祥,袁小平

21.电力机车逻辑控制单元测试台硬件系统设计黄勇,王玉松

22.金属化膜电容器材料分切赋能电源的电路设计姚建勇,王小凯,王兵伟

23.LTE系统中物理下行参考信号的设计分析李冬玲,林平分

24.汽油发动机点火系统电路的设计研究及仿真分析阿依古丽·木沙于甫,百合提努尔,梅南·创吉

25.IPv6协议及其网络安全性研究耿健

26.基于双级矩阵变换器的双馈电机控制沈飘飘,粟梅

27.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战场电磁环境复杂度研究李杰然,刘宇亮

28.3G和WiMAX以及WLAN网络融合浅析尹艳琳,郭勇,赖武刚

29.光伏阵列的Matlab仿真研究王伟栋,温志开

30.基于3-D阻抗法的人体头部SAR分布计算柳振华,阳得常,卢智远

31.CMMB接收机中的载波频偏跟踪估计柳中原,于忠臣

1.一种基于VSC8479的高速光突发收发板的设计邓联丙,卢望,施磊

2.基于PCI总线模块的多通道串行数据采集系统设计秦珍

3.基于FPGA的PROFIBUS-DP总线光电收发器设计杜军钊

4.大气压强传感器TP015P在海拔高度测量中的应用赖武刚,郭勇,詹鹏

5.下变频器件AD6620的原理及设计配置周原,钱治军,刘成茂,王连成

6.光纤光栅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吴椿烽,冒丽蓉,郑磊

7.基于ARM和GPRS的无线传输与接收朱建光,余红英

8.片上NOR-flash内嵌自测试的算法选择王栋,孙建,于忠臣

9.大功率金属陶瓷四极管TH558的使用与维护苏锐生

10.数字中频正交采样及其FPGA实现苏飞,邓师平,张成立

11.MAX1032结合CPLD的应用戴佳璐

12.视频压缩系统中大容量存储器的应用设计田欢

13.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汽车牌照识别系统设计刘洋,宋凯

14.公交车防超载智能语音提示系统设计桂要生,向桥,杨康,袁英,肖盛

15.基于CANopen的铝合金板带快速电磁铸轧通信系统设计张琪,凌玉华,廖力清

16.电子抢答器的EDA设计与实现刘凯,王红航

17.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配置工具的分析与实现周世鹏

18.电子元器件应用 雷达发射机的调制器电路设计张罗,陈同林

19.神经网络预测控制在车辆横向半主动悬挂控制中的应用设计薛飞,利稷夫,曾庆沛

20.NANDFlash管理算法的设计及实现魏韬,林平分,孙丽华,魏宁

21.电流模式RLC梯形滤波器的设计与改进康怡,霍聪颖

电子元件范文2

关键词:家用电器;电子元器件;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TM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4-0014-01

一、引言

家电电器维修检测的基本功之一即是检测元器,元器件的参数如何是判断器材是否正常的重要的一项指标,在测试中的标准不一,根据具体的情况方法不同,在检测中,要不断的积累经验,根据元器件的情况来做出判断,以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在实践中,根据元器件经常发生故障的情况及维修特点做了总结,并进行了整理。

二、家用电器电子元器件的检测方法

(一)熔断电阻器的检测

在熔断电阻器的检测中,个人维修经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首先采用目测法,如果看到表面有发黑或者烧焦的痕迹,可判断其为负荷过重,即电流超过额定值多倍所致;如果表面没有痕迹,则说明流过的电流比额定电流稍大一点所致,对于表面没有显示的电子元器件,可使用万用表测量来判断问题所。当测量结果显示阻值无穷大时,说明熔断电阻器已失效,不宜再使用。

(二)固定电阻器的检测

如要测试实际的固定电阻值,要将两表笔与电阻的两端引脚互通互联后即可测出。在测试中可通过选择量程的方式,根据被测电阻标称值的大小来设置相应的量程范围,可有效的提高测量精度。在测试时,在操作上要注意手不要接触表笔和电阻的导电部分。在测试时,要使用万用表来测试实际的阻值。

(三)空载电流的检测

空载电流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二种,一种是直接测量法。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把次级绕组全部开路,并使用万用表放在交流电流挡上,并串入初级绕组。常见的电子设备的电源变压器的正常空载电流一般是在100mA左右。当正常空载电流超过数值过多时,则变压器会出现短路性故障。二是间接测量法。要在变压器的初级绕组中串联好电阻,让次级全部空载。把万用表拨至交流电压挡。在加电后,使用两表笔分别没出电阻两端的电压降,并计算出空载电流。在测试中,如果短路现象严重时,在加电后的几十秒之内,变压器空载加电后就会迅速的发热,再用手触摸铁心时会有非常烫手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不测量空载电流也可发生变压器的短路点所在。

(四)光敏电阻的检测

光敏电阻的检测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一是使用黑纸片挡住光敏电阻的透光窗口,让万用表的阻值无穷大。阻值非常的小或者近似为零,则说明光敏电阻已经损坏,不能再使用;阻值大则说明光敏电阻性能良好,可继续使用;二是将光源对准光敏电阻的透光窗口,如果指针摆动幅度较大,则说明阻值小。阻值大则说明内部开路已经损坏,没有使用的价值和必要,而阻值越小,则说明光敏电阻的性能非常的好,可正常使用;三是使光敏电阻透光窗口对准入射光线,来确定受光点,如果黑纸片的晃动,指针随着其晃动而左右的摆动,则说明此光敏电阻的光敏材料已经被损坏,不可再使用。

(五)电位器的检测

在进行电位器的检测时,首先可通过转动旋柄的方式来对旋柄的转动状态进行测试,确定其的平滑与灵活度。具体的测试方法有:一是可使用万用表来做测试,根据测试的情况选择适宜的万用表挡位,如果表针没有变化或者阻值数据差距很多,则表明电位器已损坏;二是确定电位器的活动臂与电阻片的接触是否良好。在电位器的轴柄在运转测试中,如果万用表表针有跳动情况的出现,则说明活动触点有接触不良,出现故障;三是检测活动臂与电阻片的接合紧密度,对其接触情况进行测试,确定是否接触良好。

(六)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检测

对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检测可使用万用表来检测,具体在操作时可使用的步骤有:一是进行常温检测,常温检测时,室温在25摄氏度即可,此时将万用表的表笔来接触PTC热敏电阻的两引脚,以测量实际出现的阻值,将实际阻值与标称阻值对比来对数据进行判断,如果实际阻值与标称阻值的差距在土2之内,说明数据信息是比较正常的,如果实际阻值与标称阻值之间的差距相关非常的大,则说明PTC热敏电阻的状态已处于不良状态,或者已经损坏掉了;二是进行加温检测,在完成测温测试后可进行加温测试。在实际操作中,可使用热源来对PTC热敏电阻加热,来看其状态变化。如果通过万用表检测,发现PTC热敏电阻温度升高时,其电阻值也随之变化,如阻值无变化,则说明热敏电阻已经发生损害,不可正常使用。如热敏电阻在不断的增大,则说明热敏电阻是正常的,可继续使用。在测试时,要严格控制热敏电阻与加热源距离,如果靠的太近,则可能出现热敏电阻被烫坏现象,影响测试的准确性。

(七)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的检测

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的检测主要的方法是测量标称电阻值。在使用万用表测量热敏电阻的方法与测量普通固定电阻的方法相同。即可根据NTC热敏电阻的标称阻值选择合适的电阻挡可直接测出Rt的实际值。在测试时,要注意操作方法,不可用手捏热敏电阻体,以免发生电流热效应而引起测量误差。

(八)压敏电阻的检测

对压敏电阻的检测,可使用万用表两笔端与压敏电阻的两引脚连接,来测量压敏电阻之间的正、反向绝缘电阻,如果绝缘电阻的数值非常的大,则说明压敏电阻漏电流大;如果测试的电阻非常的小,则说明压敏电阻已经被损坏了,不可再使用。

三、结语

在对家用电器的检测中,对于如果判断元器件的运行状态,采用有效的手段来进行元器件的检测,来确定参数。要根据元器件不同的情况来对元器件的运行进行判断,以判断元器件的运行状态,以便采用合适的方法来进行维修。

参考文献:

[1]杨春鹏,张晓蕾,丰万强.集中供热节能降耗的分析和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09,6.

[2]许彦梅.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技术探讨[J].科技资讯,2008,19.

[3]方向辉.自动控制技术在集中供热节能方面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1.

电子元件范文3

研究内容

根据调研已有的标准和学术研究项目来看,对于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元数据的分类研究表现出以下3个特点:一是概念涉及内容范围广;二是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元数据的种类和层级繁多;三是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元数据随着保管和利用而不断增加。可以说,现有成果对于电子档案真实性、凭证性保障及长期保存有效利用并不都是最佳选择。设计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元数据的最佳分类方案是关于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元数据研究的重点和关键。北京市档案局根据北京市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的基本现状,专题攻关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元数据分类方法,以及各类型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元数据项最优集合,破解当前元数据分类不够清晰、项目繁杂难以落地执行的难题。该课题设计并构建了“对象元数据”和“事件元数据”两分法,探索设计了当前常见的文本类、图像类、影像类、声音类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对象元数据项和事件元数据项,形成了重要的科研成果《北京市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元数据分类方案》。

方案统一了国内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元数

据在分类方法和管理模式上的争议,填补了图像类、影像类和声音类3类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元数据方案的空白,优化了《文书类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DA/T46)在实践中存在执行不便的元数据项选择。1.元数据两分法基础理论研究元数据是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重心之一,这是毋庸置疑的。目前,国内档案界对元数据的概念边界、分类思路、管理方法等方面的认知和理论并不统一,各地区的具体实践也各有特点。如何科学设计和解释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元数据的基础理论,逐步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和一致的认知,进而快速推动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是我国档案界当前一项重要的工作。在课题组组长陶水龙发表的《电子档案元数据分开管理研究》论文的指导下,课题明确了对象元数据和事件元数据的两分法,界定了它们的概念与主要作用。(1)对象元数据对象元数据是指电子文件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由信息系统自动生成且不可人工干预的,直接关系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凭证性的元数据项,对象元数据应封装在电子档案身份证中。可以看出,①对象元数据的基本特征:是电子文件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由信息系统自动生成且不可人工干预的元数据项;②对象元数据的核心功用:直接关系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凭证价值和真实性,在这里谈到的凭证价值和真实性主要聚焦在文件的依法合规问题;③对象元数据的管理原则:封装在电子档案身份证中,与电子档案身份证一体化管理。(2)事件元数据事件元数据是指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对电子档案溯源起重要作用的,由信息系统自动生成或人工录入的元数据项,事件元数据以结构化的数据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并通过电子档案目录与电子档案的内容信息和电子档案身份证进行有效关联。可以看出,①事件元数据的基本特征:是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由信息系统自动生成或人工录入的元数据项,事件元数据的产生阶段和允许由人工干预是其与对象元数据最主要的特征区别;②事件元数据的核心功用:对电子档案溯源起重要作用,这就意味着事件元数据的选择不应聚焦那些对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起到凭证性保护作用的项目;③事件元数据的管理原则:以结构化的数据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并通过电子档案目录与电子档案的内容信息和电子档案身份证进行有效关联,为了避免电子档案身份证在元数据不断增加的管理过程中重复封装,事件元数据采取在数据库中单独管理并与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内容信息挂接的管理方式,不再做封装一体化管理。2.元数据分类方案设计(1)分类方案支持更多的数据类型《文书类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DA/T46)仅仅局限于文书类电子文件的元数据。鉴于目前我国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的特点,能够通过信息系统正式签发文书类电子文件的单位并不多,因而当前产生的真正意义的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可能更多地集中在图像、影像和声音等部分,DA/T46并未覆盖这三部分的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所以各地区在实践中往往使用内部暂定的元数据方案执行。课题明确了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元数据分类方案的边界,形成了重要的科研成果《北京市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元数据分类方案》。元数据分类方案分别按照文本类、图像类、影像类和声音类4大常见类型的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进行了元数据的方案设计。(2)分类方案的设计更加易于落地《文书类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DA/T46)中罗列了88项文书类电子文件所需要留存的元数据项,涵盖了电子文件形成阶段、电子文件归档阶段、电子档案在档案室的管理阶段、电子档案移交接收阶段和电子档案在档案馆的管理阶段等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全生命周期的5个主要阶段。但在国内各地区的实践过程中,普遍反馈DA/T46的执行存在一些不便之处,有些是因为各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先于该标准建设完成,如严格按标准执行会出现地区性的信息系统二次开发行为,总体成本投入巨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难以硬性推动;还有一些是因为在深入研究DA/T46之后,结合本地区、本单位、本系统、本行业实际,认为其中的某些必选和可选项目并不会实际产生,或并没有保存的必要。基于元数据的两分法理论,《北京市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元数据分类方案》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可操作性、便于执行性和科学合理性,力争使其具备更好的易用性。其中,文本类对象元数据共计22项、图像类对象元数据共计23项、影像类对象元数据共计19项、声音类对象元数据共计7项;文本类、图像类、影像类、声音类事件元数据共计14项;必选的元数据项总计约40项、可选的元数据项总计约39项,新定义了一般为可选、在特定条件下为必选的元数据项总计约7项。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将《北京市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元数据分类方案》纳入北京数字档案馆(北京电子文件中心)项目建设体系进行验证,并作为项目建设所需遵循的核心制度使用,为项目建设提供设计蓝图。

主要创新

1.理论创新该课题首创性地提出了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元数据按两分法(即对象元数据、事件元数据)进行分开管理的基础理论,结合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的特点、联系北京数字档案馆(北京电子文件中心)项目建设实际,提出了对象元数据和事件元数据的核心功用和管理原则。2.全面性创新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北京市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元数据分类方案》充分考虑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形成和管理现状,对文本类、图像类、影像类和声音类4类最常见的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各类型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形成环境、技术特点,分别梳理了特点鲜明、专业对口的对象元数据和事件元数据项,使《北京市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元数据分类方案》覆盖了目前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普遍形成的主要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类型,方案的指导性更强、参考意义更大。3.实践创新该课题根据对北京市和各区档案移交单位、市和区档案馆现行信息系统的调研结果,充分考虑《北京市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元数据分类方案》的可操作性、便于执行性和科学合理性,在保障元数据项可充分表达对象元数据、事件元数据含义时,对元数据项进行了合理优化,最终选定的项目既满足现行信息系统的基本现状,又兼顾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需要,降低了各单位信息系统的改造量,使《北京市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元数据分类方案》在实际工作中更易于落地,也更易于被文件和档案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所接受。

应用前景

电子元件范文4

【关键词】电子元器件;精细化管理;分类编码;特征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层出不穷,伴之而来的电子元器件更是数不胜数。然而,大多企业电子元器件的管理还处于人工管理阶段,即使有些企业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更多的是单纯为了成本核算和简易库存管理,电子元器件的具体信息少,这个企业生产、销售管理带来很大的效率问题。曾经有个大型企业,有一个设备由于一个小小的元器件烧坏,导致整条流水线停产一个星期,原因是这个元器件在系统中没有找到库存,需要从外地发货至少需要二个星期,但非常可笑的是管理员在向国外发出采购后的第四天从一个子公司的库存中发现了该元器件。

因此,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电子元器件进行精细化管理对企业提高生产、销售等各项管理工作效率,对企业管理层作出重要决策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本文先对电子元器件进行信息分类编码,然后把元器件的细微特征捆绑到编码中,实现元器件的精细化管理需求,同时按照该思路设计实现了电子元器件精细化管理系统。

2.电子元器件信息分类编码及其特征管理

2.1 电子元器件分类

分类应根据信息内容的属性或特征,将信息按一定的原则与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形成一定的分类系统和排列顺序,以便管理和使用信息。如设备分类: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其他设备等。

电子元器件分类无疑是对电子元器件进行分门别类。对于电子元器件目前普遍分为:元件和器件。

电子元件:指在工厂生产加工时不改变分子成分的成品。元件是不需要能源的器件。一般又分为:电阻、电容、电感等。

电子器件:指工厂在生产加工时改变了原材料分子结构的产品。一般又划分为:主动器件和分立器件。主动器件的主要特点是自身消耗电能,并且需要外界电源;而分立器件又分为双极性晶体三极管、场效应晶体管、可控硅、半导体电阻电容等。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管理特点在该通用体系下再次进行细分,一般我们建议细分到七级后不再细分,防止无穷尽的细分。

2.2 电子元器件编码

信息编码是将某一类信息赋予一定的符号。对于电子元器件编码就是给具体的一个电子元器件一个代码的过程。而这个代码并非随意给,而是根据电子元器件的分类体系按照一定规律赋予。

在整个电子元器件编码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电子元器件种类繁多,代码一定要考虑可扩展性,留有足够的空间为新增电子元器件编码;

(2)信息代码结构直接影响信息系统的运行性能,因此,信息编码应遵循唯一性和稳定性原则;

(3)为了更加清晰描述电子元器件的分类体系,代码结构必须统一,也就是说同一级代码类型、结构以及编写格式必须统一,以提高代码的可靠性。为此,当分类最深层为六级时,任何一个代码必须按照分类体系编制六级,若某一个层级无法划分时,可以采用若干个“0”进行编码。

2.3 电子元器件特征管理

电子元器件特征是指电子元器件的相关性质、属性等信息,比如电容的大小、品牌(厂家)等信息。

显然在电子元器件管理中,如果只考虑电子元器件的通俗名称、库存数量,肯定是无法做到电子元器件的精细化管理。只要当我们把电子元器件的多维信息纳入到管理中,才真正做到了精细化管理。

因此,在对电子元器件进行分类过程中,一并把电子元器件的多维特征信息统一纳入到计算机管理系统中进行管理,从而达到对每一个电子元器件的多维特征信息进行记载,达到精细化的管理程度。

3.电子元器件精细化管理系统设计

3.1 总体设计思路

根据前面对电子元器件管理的分析,以及分类、编码特征管理的设想,电子元器件精细化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是要在系统中呈现出电子元器件的分类体系、编码体系、特征管理等思想,因此设计如图1所示核心精细化管理思想结构:

在图1中,用户首先是选择电子元器件的分类规则,然后按照该条规则的分类体系进行编码,当编码至分类最细级时,需要把该电子元器件的特征与分类进行绑定,绑定后继续按照预先规则定义的层级进行编码,产生流水码后,最终形成该电子元器件的唯一编码,在系统中由该编码可以检索到库存量、库存地址、该电子元器件的所有特征信息等。

3.2 总体功能设计

电子元器件作为企业的物资,在管理上要做到精细化管理,肯定需要把本文提出的对电子元器件分类编码、特征管理和传统的物资管理系统应有的功能结合起来,因此,电子元器件精细化管理系统总体功能如图2所示。

规则管理:是指系统对电子元器的分类体系按照不同的规则进行管理,目的是减少人为因数导致的分类出错。

特征管理:用于管理统一特征命名,供精细化管理时使用。

编码申请:当企业新增了一种电子元器件时,必须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规定,对其进行编码,同时该电子元器件的相关特征也要在系统中录入管理。

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和、报表管理和系统管理:是传统的进销存、管理信息系统具备的基本功能。

查询管理:系统提供多种方式查询,特别提供结合分类和特征进行查询,唯一确定某一个电子元器件。

用户管理:为了做到精细化管理,用户还可以通过该功能设定只能管理其中的某几个规则,这样避免因为电子元器件多、易于分类混乱的现象。

4.电子元器件精细化管理系统实现

考虑到电子元器件精细化管理系统面对的数据量大,使用率频繁等多方面的因数,系统开发采用JAVA平台。设计典型J2EE三层构架,即表示层、业务层和持久层;整个开发过程将业务逻辑、数据访问及合法性校验等工作放在中间层处理;客户端不直接读写数据库,而是通过组件与中间层建立连接,再由中间层读写数据库。

表示层通过JSP技术和Struts标签库的结合,达到层次清晰、代码可读性强等效果。集成Spring和Hibernate实现业务层的开发,通过对业务层划分为Web层、Service层、DAO层和PO来分离控制层和业务层,其中Web层负责控制业务层与表示层的交互,调用业务层,并将业务层数据返回给表示层组织表示,表示层通过Struts框架来呈现;Service层实现业务逻辑,该层又以DAO层为基础,通过对DAO组件的包装,完成系统所请求的业务;DAO层负责与持久化交互,该层封装了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查看等操作;PO是持久化对象,通过实体关系映射工具将关系型数据库的数据映射成对象,实现面向对象方式的数据库操作,采用Hibernate作为ORM框架。

5.结束语

本文针对企业电子元器件管理难的特点,提出先对电子元器件进行信息分类编码,然后把元器件的细微特征捆绑到编码中,实现元器件的精细化管理需求。文章重点给出了整个系统的设计思路,为构建精细化管理系统提供参考与借鉴作用。

随着大量的新电子元器件的出现,市场上也出现了许多伪劣、山寨产品,本系统只阐述了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电子元器件进行精细化管理,没有提及如何来监控、监管电子元器件。采用RFID技术对各种产品、物品、动物、植物进行溯源已经比较成熟,而面对数据量膨大的电子元器件,如何进行溯源是值得深思的一个课题,也是本文提出电子元器件精细化管理系统的后续研究内容及方向。

参考文献

[1]林长苓,李丽萍.电子设备企业元器件信息库及配套系统[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2(1):37-43.

[2]张斌斌.基于ASP_NET的电子元器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5):1-11.

[3]杨安生.企业精细化管理要科学运用信息分类与编码[J].现代情报,2007(7):33-36.

[4]袁长炜,古发辉.浅谈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实施[J].科技广场,2010(5):248-251.

[5]古发辉,赖路燕,李雯.面向信息共享的信息分类编码及其管理系统研究[J].情报杂志,2008(11):74-77.

[6]任守纲,徐焕良,黎安,周光宏.基于RFID/GIS物联网的肉品跟踪及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J].农业工程学院,2010(10):229-233.

作者简介:

电子元件范文5

【关键词】电子元器件 二次筛选 可靠性 有效性

1 前言

电子元器件是电子设备的基础,是保证设备高可靠的基本单元。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包括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两个方面。固有可靠性是可靠性的基础,使用可靠性则指元器件交付使用后,由于工作条件、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等引发的可靠性问题。

2 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

元器件存在缺陷是难以避免的,应通过一系列的对产品的非破坏性的筛选试验,施加合理应力,剔除具有潜在缺陷的早期失效产品,使其度过浴盆曲线的早期失效阶段。因此必须在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内,采取积极主动的工艺手段,对产品施加适当应力,使其潜在的缺陷激发,隐患提前暴露,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可靠性筛选不能提高产品的固有可靠性,但是有效的筛选通过发现设计和制造方面所引起的缺陷,反馈到设计、生产的质量控制中去,以便采取纠正措施,真正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3 电子元器件的二次筛选

二次筛选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型号产品的质量,现在因为同一种器件在不同型号的产品中有不同的筛选要求,而且送筛器件批次多、数量大,往往在时间进度方面不能满足产品要求,并且由于筛选技术的局限性,还不能达到将早期失效的元器件全部剔除掉的理想目标,因此提高元器件筛选质量和效率是元器件筛选工作上的主要目标。

二次筛选就是针对不同的失效模式进行一些试验以剔除不合格的、或由于某种缺陷会引起早期失效的元器件。通过二次筛选是不能提高元器件个体的固有可靠性水平的,但可以通过剔除不合格品,从生产批次的角度上讲,改善批次的固有可靠性水平。从环境类别角度上讲,相同环境下同一类器件的环境系数相同,因此相同环境下的产品的元器件筛选要求可以统一。

例如半体器件的二次筛选项目通常是外观检查、常温初测、温度循环、恒定加速度、颗粒碰撞噪声检测、常温中测、高温老炼、常温终测、低温测试、高温测试、密封检查等。而各项目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等都是按相关国军标选取的,加载应力是按标准或元器件规范选取的。因此相同器件在相同环境类别下可以制定相同的筛选要求,以提高元器件筛选质量和效率。

二次筛选工作的各项试验以及其应力的选择是针对产品的使用要求而制定的,其筛选要求不能过严也不能过松。过于严格的筛选要求,会将原本满足产品使用要求的元器件淘汰掉,进而增加了筛选的成本及元器件的使用成本,在某种情况下,可能对元器件造成损坏,反而造成了更多的质量隐患;若过于宽松的筛选条件,则会造成本不满足产品要求的元器件顺利过关,对产品的可靠性有所影响。因此,必须制定出适合筛选应力条件的要求,它将对产品质量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

二次筛选的作用只能改善元器件的批质量。因此,已经确定满足整机要求的元器件应尽量不做电应力、机械应力和热应力的筛选项目,只做一些必要的检查性和测试性的筛选项目。例如列入我国军用电子元器件合格产品目录和合格制造商目录中的电子元器件,其筛选项目和应力条件满足产品的要求,可不作二次筛选;表贴元器件的封装形式一般是盘封,主要用于表面贴装生产线,筛选后将会影响焊接质量与可靠性,故不宜进行二次筛选。另一类是针对产品的用途进行有选择性的筛选。例如:抗幅照能力的考核就是一个特例。对宇航电子设备是必须考虑的,对地面电子设备则基本上可以不考虑。

二次筛选的不当操作和防护也能给电子元器件的运用留下隐患或直接造成失效。所以,在二次筛选检测试验中,环境保护、操作、静电防护等方面应做好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保障工作。二次筛选选取的应力应保证对正常器件不造成损坏、损伤及明显缩短其使用寿命,二次筛选试验的温度不得超过被试元器件详细规范中规定的极限温度(含正极限温度和负极限温度),防止可能因元器件的封装材料、结构等原因,其极限温度达不到试验项目中规定的温度要求而损伤元器件。过应力条件筛选的元器件原则上不可装机。

测试顺序的安排是后面的参数能够检查元器件经前面参数测试后可能产生的变化。对有耐电压、绝缘电阻测试要求的元器件,耐压在前、绝缘在后,功能参数最后测试;对有击穿电压和漏电流测试要求的元器件,击穿电压在前,漏电流在后,功能参数最后测试。具有递减失效率函数的元器件一定是适合筛选的,但并非所有适合筛选的元器件都一定满足此条件。随着电子元器件小型化的发展,我们也应该不断扩展和研究新的控制元器件的质量的筛选方法,继续为整机产品使用的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可靠性提供可靠的保障。

4 结语

总而言之,电子元器件的应用可靠性是一门科学,是提高整机应用可靠性的关键。为了促进元器件的生产批质量的提高,要重视元器件二次筛选的可靠性保证技术。通过合理地选择与控制元器件,尽可能地降低元器件的失效率,提高元器件的使用可靠性。本文提出了元器件二次筛选中同器件不同筛选规范的问题,从技术及管理角度提出了统一元器件二次筛选规范的可行性,并给出了元器件二次筛选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郑鹏洲.浅谈提高使用可靠性的措施[J].质量与可靠性,2012(06).

[2]王殿超,郑学仁.电路设计中元器件的使用可靠性[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07(05).

[3]方怡.元器件国产化应用管理的探讨[J].质量与可靠性,2013(04).

[4]总装备部电子信息基础部.军用电子元器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侯光梁(1987-),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人。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现为陕西长岭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产品开发部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军用多普勒测速雷达的设计与开发。

范娇莉(1989-),女,陕西省渭南市人。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现为陕西长岭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产品开发部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军用多普勒测速雷达的设计与开发。

李雄(1987-),男,陕西省西安市人。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现为陕西长岭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产品开发部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军用无线电高度表的设计与开发。

电子元件范文6

二次筛选主要适用于下列四种情况的元器件。(1)元器件生产方未进行“一次筛选”,或使用方对“一次筛选”的项目和应力不具体了解的。(2)元器件生产方已进行“一次筛选”,但“一次筛选”的项目或应力还不能满足使用方对元器件的质量要求。(3)在元器件的产品规范中未作具体规定、元器件生产方也不具备筛选条件的特殊筛选项目。(4)对元器件生产方是否已按合同规范的要求进行了“一次筛选”或对承制“一次筛选”的有效性有疑问需要进行验证的元器件。以上前三种情况元器件的二次筛选是很难用其它措施替代的,对于第四钟情况则除了进行二次筛选外,还可采取对元器件生产方“一次筛选”进行监督等措施来替代二次筛选。元器件二次筛选中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对型号研制中采用的元器件应实行100%的二次筛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剔除存在有某种失效模式的元器件。(2)按元器件质量等级制定通用筛选技术条件,由设计师根据型号产品对元器件的质量和可靠性要求参照通用规范制定或确定型号用元器件筛选技术条件,试验人员严格按规范进行筛选。(3)对于国内无条件进行测试、筛选的元器件,需采取其它的控制方式来保证其质量,标识后进行板极、整机测试筛选。(4)对元器件筛选试验室进行防静电和环境适应性建设,要严格执行防静电、测试环境要求等相关规定。(5)加强元器件筛选失效率(PDA)的控制。

2二次筛选试验方法及筛选项目的确定

2.1筛选试验方法

筛选试验可分为常规筛选和特殊环境筛选(如抗辐射、盐雾等),常规筛选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1)检查筛选:检查筛选可采取镜检、红外线筛选、X射线筛选,红外线筛选可以剔除体内或表面热缺陷严重的器件,X射线主要用于检查管壳内有无外来物和装片、键合或封装工序的缺陷以及芯片裂纹。(2)密封性筛选:用于剔除管壳及密封工艺中所在的缺陷,如裂纹、微小漏孔、气孔以及封装对位欠佳。(3)环境应力筛选:如振动加速度、冲击加速度、离心加速度、温度循环和热冲击等。(4)寿命筛选:如高温贮存、低温贮存、老炼筛选等。(5)电测试筛选。

2.2筛选项目的确定

进行二次筛选之前,首先供需双方要按照有关元器件国家标准、军企标准等有关标准制定相应的二次筛选条件和技术要求,并根据产品总规范的要求来选择试验项目。以下是几种主要的试验方法及元器件的适用范围。GJB360A-96《电子及电气元件试验方法》,适用于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连接器、开关、继电器、变压器、等电子及电气元件。GJB128-97《半导体分立器件试验方法》,适用于各种军用半导体分立器件。GJB548B-2005《微电子器件试验方法和程序》,适用于微电子器件。筛选试验标准在执行过程中不能随意改动。对静电敏感器件,在筛选、测试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防静电处理。

2.3筛选试验应力的确定原则

筛选试验的应力条件首要是非破坏性的,即通过筛选不能对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产生影响,但试验应力也不能偏低,低了起不到筛选作用。原则上,确定筛选项目和应力条件应依据相应的标准。选择筛选应力的主要原则是:(1)筛选应力类型应选择能激发早期失效的应力,根据不同器件掌握的信息及失效机理来确定。(2)筛选应力应以能激发出早期失效为宗旨,使器件各种隐患和缺陷尽快暴露出来。(3)筛选应力不应使正常器件失效。(4)筛选应力去掉后,不应使器件留下残余应力或影响器件的使用寿命。(5)应力筛选试验持续时间应能充分暴露早期失效为原则。

3元器件在二次筛选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从事二次筛选的人员首先要知道筛选流程、筛选条件、技术要求等,了解被筛选的元器件的重要技术参数的意义,了解和掌握有关标准、规范和试验的基本原理,熟练操作筛选设备,并按规定参加培训,通过考核取得上岗资格,能对试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元器件二次筛选的项目很多,因篇幅所限,下面主要讲二次筛选过程中主要筛选工序:电功率老炼和电参数测试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3.1电功率老炼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电功率老炼是在规定的温度下给元器件通上规定时间的电应力,使器件具有的潜在缺陷提前暴露。被筛选的器件一般加额定功率,温度基本恒定,一般分立器件在常温下老炼,集成电路在高温下老炼,在高温下加功率的老炼通常称为高温电老炼,这项试验是具有加速度的筛选,它能提前暴露器件潜在缺陷,从而把早期失效的器件剔除。电功率老炼由于比较接近器件的实际工作状态,所以被认为是一种最有效的筛选手段。老炼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参数有:电压、电流、温度、时间等。如果控制不好,如:电流或电压应力过大都将对产品产生不应有的损伤,甚至可能引入新的失效因子,产生不良的隐患;如果电流或电压应力过小,器件的不可靠因素难以充分暴露,也就不能剔除潜在缺陷的器件,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筛选结果。因此,功率老炼中的参数的选择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在半导体业界,器件的老炼问题一直存在各种争论。像其它产品一样,元器件随时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出现故障,老炼就是藉由让器件进行超负荷工作而使缺陷激活,使缺陷加速暴露而使器件产生“早期失效”。图1就是电子元器件寿命浴盆曲线。电子元器件缺陷而引起的早期失效理论上一般产生在1000h以内,之后器件的失效率将保持一个非常低的常数。如果对所有器件都进行常温和额定功率1000h试验,是不可行的,也是难以实现的。通过实践证明,如果提高老化温度,就能加速使器件产生早期失效。图二表示失效激活能、失效时间、温度和失效激活能的关系。如:失效激活能需0.5ev,在50℃下需1000小时才能使器件产生“早期失效”,但在125℃条件下只需30h就可以使失效激活能需0.5ev的有缺陷器件产生“早期失效”。这就是半导体器件做高温老化筛选的理论依据。我所在进行分立器件老炼试验过程中发现,有一些经老炼测试合格的器件,在产品调试过程中还会有失效的器件出现,器件的早期故障没有在筛选过程中显现,先前分立器件的老炼我所一直按额定功率进行老炼,出现问题后,我们与产品组经过多次分析研究并反复试验,比如延长老化时间,提高老化功率等,最后我们发现将其按额定功率的1.2倍进行老炼筛选并检测合格的器件,能较好的剔除早期失效的器件。在使用过程中,故障率最低。基本上电功率老炼的质量控制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老炼前,依照工艺资料规定的电流和电压条件,认真核对老化条件。(2)所用的老炼设备是否完好,是否按规定定期检定合格,并在有效的计量检定周期内使用。(3)认真消化老化设备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4)通电前应检查是否有接地、断路和短路现象。器件安装后,应注意检查安装极性;检查接线夹、接线片等是否安装牢固可靠,绝不能有松动和脱落现象,此项操作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器件的报废。(5)对于电子元器件,一般应该轻取轻放,否则容易造成外形变形或尺寸变化。电子元器件在插入或拔出夹具时不能猛插猛取,否则会由于用力过大而造成机械损伤或机械应力疲劳;在保证接触良好的状态下,对器件管脚施加的应力应该越小越好。

3.2电参数测试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为了确保器件测试时的数据准确,且器件不至于损坏或受损伤,应进行以下质量控制管理。(1)严格执行标准环境的测试条件:常温测试的环境温度控制在25±3℃以内;相对湿度为45~75%;大气压力:86~106KPa;高、低温测试严格按设计规定的环境温度进行测试;严格执行器件的规范条件进行参数测试,严格按设计特选的参数条件及规范进行测试。(2)所用的检测仪器设备应按规定定期检定合格,并在有效的计量检定周期内使用,测量前应先校准仪器,仪器设备的精度应满足试验和检测的要求。(3)测试过程中,器件所施加的电流和电压不能超过器件的最大额定值。测试仪器设备自身的漏电应远小于被测器件的反向漏电流。应该保证电信号的稳定性,否则易发生由于电浪涌等而造成的过电应力损伤。作为预防措施,应避免引线误接、反接和短路等情况的发生。还应注意防止因开启和关闭而造成的浪涌电压加到器件上。在进行正式测试前,首先要对样片进行反复试测,如试测有问题,应立即终止检测。我所在元器件检测中,曾发现这样问题,我们在进行54F00测试中,在进行样品试测时发现,第一次器件测试是合格的,但在第二、第三次测试中就不合格了,反复测了几只,都是这种问题,我们反复查找原因,最终发现,在进行参数ICC测量中,电源电流ICC有两个值,分别为2.8mA和10.2mA,PMU在换档测试中,由于继电器的机械动作,使PMU产生了高脉冲,使器件烧坏,后来,修改了底层测试文件,换档后不再产生高脉冲,上述情况就不再发生,所以在进行器件测试前,样片的试测也是非常重要的。

3.3失效防止

在电子元器件的筛选检测过程中,要主要防止以下几种方面造成的失效:程序设置不当造成电子元器件的检测失效;极性接反造成元器件失效;错误信号造成元器件失效;电应力过冲造成元器件失效;适配器误用造成电子元器件失效;插拔方式不当造成机械应力失效;在存放过程中误将某些有极性的元器件放反等,贮存湿度过高,容易发生管脚表面腐蚀或许电性能恶化。

4结束语

二次筛选是元器件装机前可靠性的重要保障过程,但是二次筛选的不当操作和防护也能给电子元器件的运用留下隐患或许直接造成失效。所以,在二次筛选检测试验中,从环境保护、操作审查与小心操作、静电防护等方面做好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保障工作是十分关键的。二次筛选选取的应力应保证对正常器件不造成损坏、损伤及明显缩短其使用寿命,过应力条件筛选的元器件原则上不可装机。另外整机单位要根据元器件进厂质量认证流程、二次筛选流程等质量文件对元器件供货单位进行选择、对元器件进行二次筛选,在使用过程中还要对元器件的质量和对整机的影响进行跟踪和质量反馈。每一个环节都要求操作人员按照质量管理流程、筛选标准、筛选条件和技术要求来进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反馈,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元器件质量保证环,最大限度保证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水平。

作者:姚鼎 单位:中船重工第七一六研究所

参考文献

[1]周育才.电子元器件筛选方法与效果研究[J].航空兵器.2001(2):26-28.

[2]董西英.元器件二次筛选中的质量控制[J].《企业技术开发》2009年第10期.



本文由重庆弘彩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提供